
一组珍贵的老照片,跨越不同年代,涵盖多个国家,以时间为序呈现,其中的故事愈发精彩:
▲1897年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,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自1893年落成,彼时的中国正处于光绪十九年。1896年,李鸿章在访问美国时见到这座摩天大楼,心中陷入沉思,随后他不禁问道:“在清国,有哪里能够这样高耸的建筑呢?”他甚至认为在欧洲的几个国家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奇观。他在想,是否这种建筑能够抵御狂风?他担忧若遇到强风,这样的高楼是否会被刮倒。这一幕,加深了美国人对他的理解与印象。
▲1908年的日本街头,几名日本人在一个转角的屋檐下躲避雨水。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穿着草鞋,而其他几人则身着木屐,其中一位浪人手中撑着一把装饰精美的花伞。街头的雨滴打在地面,人们的谈笑声与嘈杂的市井气息交织在一起,展现出那一时期日本日常生活的生动场景。
展开剩余84%▲1915年的越南,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正在摊位上现场书写对联。彼时,越南官方仍在使用汉字,然而自1884年起,越南成为法国的“保护国”,法国开始在南方推广拉丁化拼音,而这项改革逐渐传播至全国。尽管如此,在民间,仍有许多人坚持使用汉字,体现了文化传承的纷繁复杂。
▲1917年8月,凡尔登战场的画面中,一名受了重伤的法国士兵无力地倒在地上。这一地方作为西部战线的战略要地,德法双方在此经历了数月的生死较量,血与火的历史在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
▲1925年,海因里希·霍夫曼在拍摄过程中,希特勒已经成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领袖。此时的希特勒一边倾听自己演讲的录音,一边故作姿态,表情严肃而自信。虽然他日后命令霍夫曼销毁这组底片,霍夫曼却依然保留了下来,特别是这张照片,似乎成为了他最希望隐藏的秘密。
▲1929年的美国,阳光明媚的佛罗里达州,一个日光浴场的场景悄然发生。两名女子正在更衣时被路人发现,感到意外而羞涩,面带微笑地朝镜头摆出姿势。这张照片由Clifton R. Adams捕捉下,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青春与自由。
▲1930年代的法国,两名巴黎芭蕾舞团的舞者在排练间隙,相互依偎,凝视着彼此。旁边的另一位舞者似乎感到一阵尴尬,目光局促,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个小小的亲密瞬间,恍若时间在这一刻凝固。
▲1940年至1944年期间,法国一直处于德国的占领之下。两名德国军人悠闲地走过街头,尽管周遭法国人身陷困境,但却与德军维持着某种“和谐”的共处状态,令人不禁感慨时局的复杂。
▲1940年代,战后归来的士兵们,投入怀抱,紧紧拥抱着自己的妻子,分享久违的亲吻。而在旁边,那些单身的青年却忍不住感受到一丝无奈的心痛,独自一人目睹这一幸福时刻。
▲1951年4月,位于美国波多黎各的职业学校里,一位退役士兵正在学习蛋糕裱花的技巧。这个曾经手握武器的士兵,如今需要掌握新的技能,以迎接生活的转变,JUSTIN LOCKE用镜头捕捉下了他专注的神情。
▲1960年代,北欧航空公司的乘务员们身着优雅的制服,为乘客提供一流的服务,那些不是普通乘客能享受的奢侈体验。这一幕仿佛凝聚了那个时代对服务品质的追求。
▲1972年,阿富汗喀布尔街头,一位女子在阳光下自由自在地走着,身穿着时尚,而没有遮掩的黑袍,这样的自信与幸福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格外珍贵。
▲1987年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,一名男子嬉笑着做出扣扳机的手势。这时的黎巴嫩正沉浸在内战的漩涡之中,各种外部力量的介入使得局势愈发动荡,然而这一瞬间却流露出一种似乎不屈的乐观。
▲1990年,在《生活》杂志上刊登的一张照片中,一位艾滋病患者与他的家人凝视着镜头。此时的20世纪80年代末,艾滋病开始在全球肆虐,大多数人对此病尚不知情,而照片中的母女则显出一脸的伤感与恐惧,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这一疾病的无知与恐慌。
▲2015年,短暂重聚后的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挥手告别。她们原本是一家人,却身处不同的国度——北韩与南韩。望着彼此,心中涌起的不舍与无奈,或许余生的再见几乎无望。
▲沙滩上,一群年轻人在阳光的照耀下玩耍,三名男子各自背着一位女士正在比赛奔跑,显得既滑稽又充满乐趣。这些男子身着斑马纹的连体泳衣,似乎代表着某种特定时代的独特美学,令人忍俊不禁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